中国光伏分类上网电价政策研究项目简介
中国正在面临严峻的能源问题。一方面,快速增长的能源需要带来了巨大的能源缺口。2011年中国年发电量将超过5万亿度电,远超过美国年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为32亿吨标准煤,根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能源消费将达到50亿吨标准煤。另一方面,能源结构存在严重问题,煤炭比例居高不下。中国的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70%以上,占电力装机的80%。在国际上,即使是是煤电大国,煤炭在能源结构的比例也低于20%。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增长了120%,约占世界能源消费的20%,二氧化碳排放占比由12.9%上升到约23%。中国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与应对气候变化、减缓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形成尖锐矛盾,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要加大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例,到2015年,中国的风电要达到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将达到1500万千瓦,加上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利用及核能,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总量将达到4.8亿吨标准煤。
在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无疑将成为最具广阔开发前景的能源。但是由于其成本较高,经济性受到质疑,因此发展缓慢。近几年,在德国等欧盟国家大力推动下,光伏发电出现了快速增长趋势。光伏发电已在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能源供应结构中占有了一席之地。201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达到27.7GW,同比增长超过了50%,全球累计装机近68GW,这预示着光伏发电将继风电后成为又一大规模应用电源。
随着原材料价格下降,光伏发电技术日趋成熟,产业规模扩大和发电成本下降为光伏发电实现平价上网提供现实基础。同时,由于上网电价政策的扶持促进了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参照欧洲各国发展光伏发电的成功经验。
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光伏电池制造能力,从2007年开始中国连续五年为世界最大的电池生产国,2010年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13GW,组件产量达到10GW,占世界总产量的45%。2010年中国的光伏新增装机为500MW,虽然位居世界前十,但与庞大的制造产业相比,国内市场规模还太小,95%的产品都要出口海外。
为数众多的光伏制造企业希望开启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把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在产业界和地方政府强大的游说下,2011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对非招标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实行全国统一的标杆上网电价。
全国统一上网电价的出台,明确了电价标准及建设周期。企业可以根据目前的成本计算合理收益。上网电价一经推出,变出现强烈了市场反应,截止到2011年年底,青海省累计批准的光伏发电项目达到了935MW,预计2011年中国光伏累计装机将达到3.6GW,到2012年需求将增长至5GW。
从近半年实施的效果来看,上网电价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光伏发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西部光照资源好、发电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规模化发展的态势已初步形成。
任何政策都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固定电价政策也需要继续改进和完善。第一,全国统一的标杆上网电价还不能满足资源差异、消纳市场差异所带来的投资回报差别,需要进一步完善有资源差别的电价政策。第二,电价水平要与技术进步和发展规模相适应。目前中国的水电的上网电价为0.23元/千万时,火电平均上网价格为0.36元/千瓦时,风力发电平价上网电价为0.55元/千万时。光伏发电价格与其他发电技术相比还是很高,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保持一定的发展规模,不能一哄而上,也不能过高的推动电价水平过快上升。第三,需要考虑到电网的消纳能力。应该首先考虑就地消纳,特别是出台鼓励自发自用和在用户侧并网的价格政策。2012年以后电价调整的机制尚未明确,从长远来看,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电价,更有利用行业的健康发展。
基于我国光伏电价政策实施半年来的实际效果,审视现行光伏上网电价政策对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适用性和存在的不足,并借鉴国外先行国家和地区在光伏上网电价政策制定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光伏上网电价政策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完善上网电价定价机制,带动国内光伏产业良性发展。
>>点击前往下载该报告
来源:阳光工匠光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