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光伏贸易纠纷以和解告终,对中欧贸易大局而言,或算得是一定程度上的双赢。不过,对光伏行业自身来讲,却并不见得是一个好的局面。
这个充分利用全球化分工合作体系而快速成长起来的新兴产业,在用自身成就证明了全球化合作模式的巨大威力后,却又以限定价格与市场份额的方式,反抽了全球化一个响亮的耳光。
如此形势,对于正在冲击平价利用的光伏技术而言,或颇为不妙。
光伏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兴起,与传统能源价格成此起彼伏的关系。随着全球经济持续萎靡不振,化石能源等大宗资源商品价格或将处于下降通道,将对清洁能源的发展带来不小的冲击。
20世纪70 年代末期因石油危机而兴起的太阳能技术热及其后的衰落,殷鉴不远。
当然,此时已初具规模与竞争力的光伏业,确已远非当年吴下阿蒙。但随着贸易壁垒的泛起,这一生存基础仍显脆弱的产业,却难免再遭遇一次关乎生死的考验。
离了欧盟市场的推动,光伏产业的真正复苏,或为期尚远。
上涨行情无关欧盟市场
日前,微博网友盛传,目前国内市场光伏组件付款方式已上升至“1:8:1”的比例。经“@天蝎座小狐狸”解释,也就是预付10%的货款、到货付款80%、剩余10%一年内付清的方式。
太阳能电力开发商天华阳光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苏维利在接受采访时证实,目前市场上组件确实紧张,甚至出现了付全款也拿不到货的情况。
组件生产商山东力诺光伏集团总裁王洪则在电话里向记者表示, 目前公司已开足80% 产能,实行“三班倒”作业。据他介绍, 当前组件市场价格已普遍恢复至4.3元/瓦以上。而对于未开足全部产能的原因,则是因为“一时之间招不到那么多合适的熟练工人”,加上由于对后期行情走势不好判断,而“不敢大量招新手来培训”。
王洪对记者感概道:“光伏行业过于频繁的‘过山车’波段行情,实在是让企业有些无所适从。”
据记者多方了解,除了组件外,支架等光伏电站相关配件也已出现供应紧张局面。专业光伏支架生产商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浩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也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所接订单基本都是预付全款。
如此景象,与年初仍盛行的各种不等的帐期乃至“先给货,款随后再说”的情况,转瞬之间便已天壤之别。
看起来,中国光伏制造业并未因欧洲市场变故而受到多少影响,除了输欧配额的分配讨论仍不时被舆论提起外,人们似乎都已经忘却了“欧洲”的存在。
有业内人士甚至表示,尽管输欧光伏配额还在分配之中,相关企业看上去也锱铢必较于配额的分配比例。但事实上,业内却有不少企业已基本放弃了欧洲市场,其中甚至也包括一些已获得输欧配额的企业。
个中缘由,或各不相同。但在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钟章伟看来,0.56欧元这一价格在欧洲市场已不具备竞争力,无疑是最根本的原因。
虽然眼下的光伏市场行情颇有些2010年再现的味道,但市场格局却已发生了一些根本的变化。
钟章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今年第一季度至第二季的这波行情中,的确有不少企业都挣到了钱,当期盈利也相当不错。但这主要是中国、日本等市场比较火的原因,欧洲市场实际上处于萎缩之中。
据他介绍,从8月6日中欧光伏贸易配额制开始实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没有中国企业向欧洲出口组件。“因为大家都看不清市场情况,加上等待配额分配。”
而数据则显示,中国对欧光伏产品出口的下降趋势并非8月份独有。据商务部机电商会统计, 今年1-7月中国光伏电池片及组件对欧出口同比均处于下降趋势,平均下降幅度高达58.33%。在中欧双方达成和解的8月份,其环比上年同期的下降幅度更是超过了80%。
相比欧洲市场的萎缩,其他市场却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已对中国光伏实施“双反”制裁近一年的美国市场,近期开始出现反弹;对日本市场的出口量更是增长头迅猛,仅今年上半年,中国光伏电池片及组件对日本出口就同比增长约三倍;其他包括对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同样也增幅明显。
这似乎表明,中国光伏产品正在逐渐摆脱对欧盟这个曾经全球最大光伏市场的依赖。
放弃欧盟不到时候
不过,苏维利认为,推动此轮行情的背后原因,并非新兴市场已经接过了欧盟市场的接力棒。“新兴市场的增长的确是事实,但组件供应短期内出现紧张,与行业此前停产生产线并未开足,加上前期库存已基本清零,有很大的关系。”
苏维利分析,组件产能的开启很容易,但包括大公司在内,多数企业都对目前的市场行情持谨慎态度,因此不敢开足产能。
钟章伟也对本刊记者表示,“目前大企业所谓的满产,大多还是需要代工,自己的产能开完全的可能不多,甚至没有,因为未来的行情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他表示,尽管目前看到了一丝盈利的曙光,但能否能持续,仍有待时间观察。
钟章伟认为,短期来看,欧洲市场肯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但目前又不到完全放弃欧盟市场的时候。“欧洲市场以前占中国光伏七成的比例,经过双反折腾之后,比例可能会低一些,但要是完全没有了,这对中国光伏制造业的打击会相当大。”
在钟章伟看来,目前的市场现状,不过是因为全行业的“钱荒”造成的。“现在更多的企业都是按单生产,不给钱企业也没有办法做了。”他表示,今年第四季度可能将是一个考验。“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是中国市场,不知道分布式市场会怎样演变。”
对于国内光伏制造业的去产能化问题,钟章伟认为基本没有什么进展,“虽然新兴市场增长迅速,但消纳能力仍然有限,也不稳定,巨大的光伏产能目前还离不开欧洲这样的成熟市场。”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都认为,如果完全放弃欧盟市场,光伏制造业的复苏,或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配额或成“鸡肋”
价格,这个原本代表着双赢的符号,现在却成了中国光伏制造业焦虑的焦点。
据苏维利介绍,目前欧洲市场的组件价格约为0.5欧元/瓦。而按照中欧之间达成的0.56欧元的价格协议,显然缺乏竞争力。
钟章伟也认为,中欧达成协议表面上看是一个胜利,但其中有很多的限制性条件,比如价格、容量,这些限制条件将根本改变中欧光伏贸易过去火热的局面。
“这个价格可能没有人做得了。因为0.56欧元是净价,也就是出厂价,再加上运输等其他费用, 怎么也得加上0.02欧元左右。而0.58欧元的组件,在欧洲市场已基本上失去了竞争力。”钟章伟表示。
有业内企业采购人士认为,可能出现的解决办法是,以合同价格与实际成交价格不一致,也就是阴阳合同,来规避这一价格约定。即中国光伏企业与欧洲客户之间私下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价格实际成交,合同仍按规定价格签署。
但苏维利并不认为这种方法具有可行性。“如果真有企业这么做,不被发现倒也罢了,一旦被发现,欧洲的惩罚将是企业难以承受的,而且会惩罚交易双方。”
苏维利认为,欧洲的光伏电站投资商不会去冒这样的风险,因为可替代的选择很多,包括台湾、韩国、菲律宾等地生产的组件,即使在中欧达成价格协议之前也具有竞争力,又何况如今。
或许,挑战将在明年显现。
钟章伟认为,今年时间已经不多,加上配额量也不大,或许看不出什么问题来,但挑战将在明年出现。“明年7GW,根据现在的观察,恐怕是没法用完的。或许有一部分人能用掉到手的配额,但我相信全年的配额是没法用掉的。因为0.56欧元这个价格让中国组件的竞争力大大被削弱,加上韩国台湾也都在往欧洲走货,如果维持这个局面,接下来能在欧洲市场玩的中国企业就没有几个了。”
尽管如此,为了输欧配额的分配,业内企业仍争执得面红耳赤。“配额大家都在抢,但很多人是用不了的。可能大家都是这个想法,卖不卖得掉我不管,但配额得先拿到手再说。”
钟章伟分析道,“如果按0.45欧元算成本,则0.56欧元有20%的毛利空间,假设你不卖组件,不是还可以卖配额吗?所以谁都会去抢,拿到手就是钱啊。何况,你不管我卖不卖得出去,你不能剥夺属于我的份额不是?”
没有人知道配额能不能用,但都想着抢到手再说。至少在双方约定的协议期内,也就是2015年前,中欧光伏贸易或只能维持目前的局面。
当然,情况也有可能更遭。
在苏维利看来,欧盟此举,实际上就是为了限制光伏应用的进一步扩大规模,甚至与债务危机没有关系。“欧洲对于现有光伏技术的鼓励和尝试,已经达到目的。对于仍希望投资欧洲光伏市场的人而言,要么实现平价利用,要么有更高转换效率或更高性价比的技术或产品出现。否则,还是放弃欧洲市场吧。”
来自: 太阳能发电杂志
光伏输欧配额或成“鸡肋”
2013-10-21 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