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三季度国内多晶硅市场评述
一、多晶硅价格温和上涨
2013年三季度我国多晶硅价格呈温和上涨的态势,7月初我国对美、韩反倾销初裁出台之前多晶硅现货报价为10.5-13.5万元/吨,均价维持在12.27万元/吨左右,2013年7月18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对产自美韩的太阳能级多晶硅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后,多晶硅价格小幅温和上涨至9月底的13.4万元/吨,增幅为9.2%。
支撑多晶硅价格在三季度小幅上扬的主要原因是:2013年7月18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自2013年7月24日起,对来自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采取征收保证金临时反倾销措施,初裁认定,自美国进口多晶硅的倾销幅度为53.3%至57%,自韩国进口的倾销幅度为2.4%至48.7%。这对于饱受倾销之苦的国内多晶硅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因此多晶硅生产企业纷纷试探性调涨报价,以期将多晶硅价格调整到合理水平。而报价涨幅有限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初裁结果对于在中国市场份额中占重要地位的一些多晶硅厂商(如韩国OCI公司的反倾销税率仅为2.4%)的征税力度严重偏弱,同时,作为涉及同一产品的另一调查对象——欧盟,在初裁公告中“缺席”,因此使得此次反倾销效力大打折扣,倾销现象难以遏制,以高价长单和低价现货组成的进口多晶硅交易均价仍处于20美元/千克的全球一流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之下,国内多晶硅企业长期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亏损运营,因此价格上调幅度不大。 另一方面,商务部于9月16日公布的多晶硅反补贴调查结果,对包括Hemlock与AE Polysilicon在内二家美国业者课征6.5%的反补贴税率,远小于反倾销税率,并低于业内预期,因此对多晶硅价格上涨并无太大影响。
图1 2012年-2013年9月国内多晶硅现货报价 单位:万元/吨
二、部分多晶硅企业成功复产 多晶硅产量有所增加
随着“双反”裁决的推进,部分国内多晶硅企业深受鼓舞而纷纷复产,三季度新增复产企业有:1、洛阳中硅于8月18日实现全面复产;2、宜昌南玻多晶硅厂经历了11个月的停车检修维护和升级改造后,8月4日也正式开车;3、陕西天宏,2012年年底停产改造,员工培训,于9月复产开车。除新增复产企业外,同时有部分多晶硅企业于三季度增产,因此三季度产量约为2.1万吨,环比上季度1.8万吨增幅为14.3%,其中江苏中能的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63%。
从各企业生产情况看,特变电工1.2万吨多晶硅项目实现平稳生产,预计2013年年底可全面达产。截至目前,1.2万吨多晶硅单线设备调试已完成,整个生产线实现平稳生产,已累计生产高品质多晶硅产品400吨;四川瑞能硅材料二期年产5000吨多晶硅生产项目成功投产后年产能达1万吨,技改后能耗从145千瓦时/千克降低到100千瓦时/千克,生产成本从2012年第三季度24美元/千克降低到约18美元/千克;昆明冶研于2013年6月份开工复产,开工率为50%左右;亚洲硅业自2013年3月开始满产。虽然目前国内已有十家左右多晶硅企业受对美、韩反倾销初裁利好因素鼓舞纷纷复产,但均为亏本生产,只为在这一轮行业整合中抢占一席之地,因此,目前多晶硅行业仍受国外倾销压制,亟需利好因素刺激回暖。
三、反倾销初裁后 8月份加工贸易为主要进口方式
据最新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8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5330吨,环比减少22.5%,在经历7月份突击进口之后,8月份进口量回归到5-6月份的倾销程度;同时,8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均价小幅下滑至18.75元/千克,环比下降6.2%,同比下滑22.6%。8月份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为1157吨,占比仅为21.7%,加工贸易等方式进口4173吨,占比飚升到78.3%!
硅业分会认为,8月份进口量下滑并不表示国外倾销减弱,只是相对7月份突击进口程度有所缓和,但与未出台初裁的6月份相比,倾销仍然明显,而且自7月24日起对美韩多晶硅进口采取征税措施后,加工贸易成为自美韩进口的主要方式。而欧盟在此次反倾销初裁名单中缺席,致使8月份从德国进口多晶硅量占到了总进口量的近40%,显然令这一裁决的效力大打折扣。另一方面,8月份多晶硅进口均价环比跌幅为6.2%,自美、韩、德月进口单价均小幅下滑,其中自德国进口月均价跌幅最大,为9.4%,这同样与此次反倾销初裁并未将欧盟包括在内有关。此外对美韩多晶硅反倾销裁决前后,加工贸易方式进口比例从50-60%飚升到78.3%,可以确定以加工贸易方式规避多晶硅“双反”措施的行为已经从裁决前的试水到扩大实施,未来对韩国和欧盟多晶硅反倾销裁决后,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比例极有可能会高达100%。进口多晶硅价格长期低于全球一类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已使得全球多晶硅企业无一例外地陷入亏损境地。
图2 2012年-2013年8月多晶硅进口量及进口均价示意图
据8月份分国别进口数据显示,自韩国、美国、德国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89.1%,其中从韩国进口量为1541吨,占总进口量的28.9%;从美国进口量为1127吨,占总进口量的21.1%;从德国进口量为2079吨,占总进口量的39.0%;其他地区进口量为582吨,仅占总量的10.9%。2013年1-8月份累计从韩国、美国、德国进口量为44628吨,占累计进口总量的86.9%,其中从韩国累计进口12820吨,从德国累计进口16616吨,从美国累计进口15191吨。8月份进口数据显示,自美国、韩国和德国进口多晶硅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其中自韩国进口量降幅最大,为29%,降幅最大尚且刚刚回归到2013年前八个月进口量平均值,由此可见7月份出台的反倾销初裁对韩国征税力度确实严重偏弱,导致7月自韩国进口多晶硅量突增,8月又回归以往倾销水平。
从2013年8月份三大多晶硅出口国出口单价来看:韩国18.21美元/千克、美国13.65美元/千克、德国20.74美元/千克。2013年1-8月多晶硅进口均价为18.64美元/千克,其中1-8月从韩国进口均价为19.18美元/千克,1-8月从德国进口均价为21.81美元/千克,1-8月从美国进口均价为13.50美元/千克。从价格走势看,2013年8月份从韩国、美国和德国进口多晶硅均价都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德国降幅最大,这与此次“双反”并未对欧盟做出裁决有很大关联,因此来自德国的倾销有所加强。
图3 2013年8月各国进口量占比
按贸易方式来分,2013年8月份我国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为1157吨,占比仅为21.7%,加工贸易等方式进口4173吨,占比高达78.3%,其中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仍占全部方式的39.3%,比例相对7月份的30.6%大幅增加。分国别具体看来:自韩国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925吨,占8月份自韩国进口总量的60%;自德国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1714吨,占8月份自德国进口总量的82%;自美国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1028吨,占8月份自美国进口总量高达91.3% 可见,多晶硅进口量久久难以下降到较低水平的原因,主要是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占比维持高位,这同时也成为规避“双反”征税的最大途径。
图4 2013年8月进口多晶硅各贸易方式占比
图5 2012年-2013年8月从韩、美、德进口多晶硅单价走势图
四、光伏出口欧洲受阻 企业积极争取配额
8月6日,备受关注的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的“价格承诺”协议已正式实施,且将持续至2015年。在95家中国光伏企业与欧盟委员会签署的最终价格承诺中,设定的价格底线为0.56欧元/瓦,同时中国输欧光伏产品每年总量不得超过7GW。
由于现在部分客户并不愿意接受0.56欧元/瓦的最低价,一些原本计划的光伏电站项目也中途取消。因此,目前出口欧洲的光伏产品数量大幅下降,跌幅惨重。部分企业考虑在欧洲当地进行组件加工,以减少一部分运费,同时可以避开0.56欧元/瓦的最低限价,但盈利就会相应下降。另一部分企业或许会采取价格策略,即报关还是0.56欧元,实际成交价格,却比最低限价低,或者收购一家欧洲或靠近欧洲的低成本组件厂,以获得更大的成本竞争力。
中国光伏市场对国外市场依存度过高,而国内光伏市场尚未大规模启动。随着欧洲市场光伏出口的销量大幅下降, 各光伏企业都在积极的寻求对策,同时也在积极的争取输欧配额。 继第一轮输欧光伏配额分配完毕之后,第二轮分配方案将于近期出炉,而剩下10%的配额分配仍在激烈讨论中。因为其中有的做组件、硅片出口,有的则在欧洲建设电站或者作为电站的投资方,各大光伏集团中的任何一家分、子企业如果没有出口配额的话,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导致旗下业务无法真正运转。
中国光伏产业现今产能过剩,欧洲市场订单频繁下降给中国光伏产业敲响了警钟。在对外出口市场萎缩且上升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光伏产业应该积极寻求策略,迎接挑战,一方面是要想办法增加出口,另一方面是要尽快开拓国内市场。
五、三季度国内多晶硅供需基本平衡
2013年三季度国内多晶硅产量为2.1万吨,估计进口多晶硅量约为1.8万吨,总供应量为3.9万吨,而三季度晶硅电池片产量约为6.5GW,消耗多晶硅约3.9万吨,因此三季度多晶硅供需基本平衡。预期受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双反”影响,欧洲市场需求量将有所减缓,而中国市场及亚太市场的需求将呈现增长态势,需求将从欧洲市场逐步转移,但是欧洲以外的光伏市场的建立需要时间的积累,因此对于国内光伏企业来说,四季度光伏市场需求增长幅度不大。
表1:2013年国内多晶硅光伏产业供需现状及预测(单位:万吨、GW)
六、对多晶硅行业发展的建议
第一,此次对美国及韩国多晶硅反倾销初裁,虽然显示了国家维护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晶硅产业的决心,但是初裁力度远远不够,后续跟进“双反”终裁仍任重而道远。
第二,要明确多晶硅行业的国际战略地位,国内成本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因此不能盲从国外多晶硅生产技术,同时国家应当支持建立为解决行业共性技术、关键工艺和装备升级的研究平台。
第三,各大企业之间要加强合作,相互帮助,在多晶硅生产技术成本下降探索过程中共同努力,为未来多晶硅发展打好基础。
第四,国内标准要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这有利于多晶硅行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第五,有意进入多晶硅行业的企业需要谨慎考虑,全面调研,不能盲目投资。
第六,各企业及相关行业需抱团取暖,上下游一定要同心协力,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建立紧密长远的合作关系,为行业未来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来自:硅业分会,作者:马海天 刘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