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混合储能系统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性能特点的储能技术组合,以提高系统整体性能。在业内人士看来,该模式能够在弥补单一储能技术缺陷、提升系统效率的同时,推动多种新兴电池技术发展,前景广阔。
项目建设提速
近年来,我国储能产业发展迅速,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而随着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宽和系统需求的细化,单一类型的储能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混合储能应运而生。
据了解,混合储能通过互补性能强、功能多、风险分散和综合效率高等优势,能够实现“1+1>2”的效果,因此备受业内关注。2022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到,结合系统需求推动多种储能技术联合应用,开展复合型储能试点示范。
政策引导下,混合储能项目建设不断提速,多个项目并网投运。在项目示范方面,国家能源局今年初发布《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共56个项目入选,其中包括山东省利津县795MW/1600MWh、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100MW/200MWh、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州区256.5MW/1000MWh在内的7个混合储能项目。入选的混合储能项目之多成为此次新型储能试点示范的一大亮点。
6月,由中国中车集团旗下中车株洲所设计、施工、供应设备的中电建新疆巴里坤156MW/624MWh储能项目正式投入运营。该项目配置150MW/600MWh磷酸铁锂电池舱、2.5MW/10MWh半固态电池储能系统、2.5MW/10MWh全钒液流储能系统和1MW/4MWh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形成了多元储能体系。
10月, 新疆乌鲁木齐甘泉堡400MW/1600MWh混合电化学共享储能项目在新疆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该共享储能项目采用电化学储能形式,磷酸铁锂、先进钠离子、全钒液流等多种混合技术路线。
产业链待完善
整体来看,混合储能形式多样,以“磷酸铁锂+”为主,包括“磷酸铁锂+液流电池”“磷酸铁锂+飞轮”等。业内分析认为,当前,我国电化学储能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而混合储能能够解决单一磷酸铁锂技术路线存在的短板。并且,在某一储能技术发生故障或失效时,其他技术仍可以继续提供能源存储和释放。
“混合储能涵盖多种储能技术类型,可以满足多样化的场景应用需求。比如,钠离子电池在低温条件下性能良好,可以摆脱对锂资源的依赖,且未来成本也可能低于锂离子电池。”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副教授吴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不过,尽管混合储能颇具优势,项目建设也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要实现更广泛的商业化应用仍存在挑战。据了解,目前,混合储能产业链尚不完善,且不同类型的储能设备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协作的关系,管理复杂。
“混合储能系统包含多种技术,每种技术所需的环境和条件存在差异,比如飞轮储能通常安排在商业综合体的底部,但电化学储能并不适合放在这里,这就增加了储能系统规划和布局的复杂性,对于投资人来说是一个挑战。”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对记者表示。
“由于混合储能系统中每项技术都有其各自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因此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团队来确保混合储能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性能。”一位储能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说。
另外,吴微表示,混合储能中,除锂离子电池储能外,其它技术的产业化发展程度仍然较低。“可以通过示范项目扩大各类储能的装机规模,进行市场培育,加快各类储能技术商业化进程。同时,可对配置混合储能的新能源发电项目进行优先并网等,增加其应用激励。”
带动新兴技术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储能应用将朝着多场景、多技术路线和多元化方向发展。综合优化储能成本和性能将是当前和未来电力系统储能布局的重点方向。通过混合储能,充分利用不同储能技术的长处,将实现更高效、更灵活的能源存储和管理。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锂电池混合其他技术路线的项目应用陆续出现,多种新型储能技术互补以适用多元场景诉求。长期看,随着储能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和多种新型储能技术更加成熟,在经济性与适用性的综合考量下,混合式储能组合应用将会成为发展方向。
今年以来,众多混合储能项目进入并网期。业内有分析认为,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混合储能项目走向实际运行验证,混合储能将迎来跨越式增长,未来几年内有望在特定市场领域内实现更广泛的商业化应用。
“混合储能的商业化进程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以及市场需求。短期内,电力系统的平衡需求仍将以短时调节的灵活性资源为主。同时,混合储能的经济性不明显,缺乏发展动力。但随着新能源在发电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对长时储能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混合储能有望迎来发展机遇期。”吴微指出。
另外,业内也有观点认为,混合储能的发展,将为各类新型电池技术带来更多应用空间和市场机遇。液流电池、飞轮储能等部分新型储能成本较高、规模尚小,或随着混合储能应用实现快速渗透。
原标题:混合储能蓄势待发
来源: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