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上海组织召开防止光伏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座谈会。与会企业家及代表就“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及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充分沟通交流,并达成共识。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表明行业内部开始重视自律和公平竞争,这一共识可能会促使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减少无序的价格战,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光伏组件低于成本
投标中标涉嫌违法
近年来,光伏装机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光伏新增并网1.02亿千瓦,同比增长31%。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13亿千瓦,同比增长52%。
然而,自2023年以来,我国光伏市场面临严重的供需失衡,光伏组件价格不断下滑。“内卷”“亏损”“业绩寒冬”等成为光伏行业的高频词。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10月18日再次发文称,近一段时期以来,招投标市场不断出现超低价中标的案例。中标价低于成本,已成为困扰光伏制造行业的难题。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指出,光伏组件低于成本投标中标涉嫌违法,同时测算出2024年10月份光伏组件成本的参考值为0.68元/瓦。
文章中提到,考虑当前行业严重供过于求、企业为消化库存正在极限经营的现状,上述成本测算并未将折旧纳入,因此实际上是低于真实生产成本的。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还表示,即便当前部分企业单纯组件制造和销售尚有微薄的毛利,也是建立在硅料、硅片、电池片、玻璃等重要原辅材料严重亏损的基础上,这种情形是不可持续的。
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编制的《2023—2024年中国光伏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各四大环节产能利用率虽然与2018年到2022年各环节平均产能利用率的数据相比相差不大,但由于产能基数的大幅增长,即使是同样的产能利用率也意味着更大绝对值的产能闲置。随着产能的快速释放,市场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整个产业链价格快速下滑。以组件中标价格为例,从2023年初的1.6元/瓦降至年底的0.9元/瓦,下滑幅度超过40%,甚至低于部分企业生产成本,企业盈利能力随之下滑。
“光伏产能增长的速度要远快于光伏装机增长的速度。”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副教授吴微向中国城市报记者分析称,2021—2022年光伏组件价格维持在高位,导致大量资本涌入光伏行业。而前期投资的产能从2023年开始释放,导致光伏市场出现供给过剩。同时,各地政府为了吸引相关产业入驻,区域间的竞争也导致产能快速增加。光伏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投资往往能够获得地方政策支持,加之部分地区将光伏装机指标与上游光伏设备投资挂钩,导致光伏产业投资过热。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补充道,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以及政策的推动,光伏市场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但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市场供需关系难以平衡。同时,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影响了光伏产品的成本和生产效率,进一步加剧了供需失衡问题。
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第一次组织类似座谈会,此前已多次呼吁行业理性竞争。
今年5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召开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议提出,鼓励行业兼并重组,畅通市场退出机制;加强对低于成本价格销售恶性竞争的打击力度;保障国内光伏市场稳定增长,探索通过示范项目支持先进技术应用,转变低价中标局面等。
8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举办光伏电站建设招投标价格机制座谈会。通过讨论,光伏制造企业代表一致认为,目前全行业亏损的局面不利于光伏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合理低价不利于下游电站业主保证产品质量和交付。会议呼吁,上游光伏制造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对解决行业目前困境的主体责任,杜绝恶性竞争。
国家层面也对行业出现的相关问题高度重视。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同月,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以加强规范光伏制造行业管理,引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多方支持下,光伏行业价格何时有望出现拐点?吴微认为,近两年,随着大量光伏组件以及上游硅料产能投产,光伏组件价格持续下跌。由于光伏产业链目前产能达到装机量的两倍以上,而光伏发电每年新增装机规模较大,未来难出现大幅度增长。因此,除非出现市场大规模洗牌和产能出清,否则光伏组件价格预计将维持在低位徘徊。
对此,柏文喜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拐点最早可能在今年四季度出现,产业链的哪个环节出现拐点可能不会非常清晰,需要看最终产业链四个环节(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中哪一个环节的低效产能率先出清。”
未来仍有发展潜力
与此同时,各地大力发展多种形式“光伏+”综合应用。
《广东省推进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工作方案》在综合考虑光伏产业集聚、电网承载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首批遴选了惠州市博罗县、潮州市饶平县等25个县(市、区)作为应用试点区域。
陕西省2022年开始建设华能泾阳200兆瓦光伏+生态治理发电项目。该项目是国内典型的山地光伏项目,也是陕西省年度新能源光伏保障性并网重点项目。
山东威海临港区首个零碳光伏公交站日前建成投用,采用光伏绿色供电模式建设,通过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公交站台LED屏、手机充电位、自动售货机、广告照明等负载提供绿色电力。
一边是行业火热的发展场景,另一边是扩产潮后光伏企业深陷业绩下滑的困境。在此背景下,部分中小企业触及退市风险。比如,亿利洁能股份有限公司(ST亿利)、浙江爱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T爱康)、首航高科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ST航高)等企业已宣告退市。
严峻形势下,光伏企业如何突破当前困境?吴微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部分中小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但投资时未能进行有效决策,盲目涌入光伏行业,成为出现经营困境的主要原因。
“要解决当前的困境,一方面需要加强行业整合,通过重组优化增强规模经济优势;另一方面对于部分产能的出清要有更高的容忍度,通过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有利于光伏产业长期健康发展。”吴微说。
在袁帅看来,企业需要积极寻求突破之道。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以应对价格战的冲击。此外,可以寻求与其他企业合作共赢,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共同应对市场挑战。
提及光伏产业未来景气度,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持乐观态度,并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光伏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将推动光伏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内,光伏行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市场前景广阔。
吴微也表示,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不断推进,未来光伏新增装机仍然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如果全球能拿出切实的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海外市场将是光伏产业未来主要的增长点。光伏产能过剩更多的是中短期阶段性的问题。经过产能出清以及技术的更新迭代,未来仍然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原标题:多家企业达成“反内卷”共识,光伏行业迎拐点?
来源:中国城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