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我国光伏制造业如何摆脱两头挤压被动局面
2013-11-27 15:07  阳光工匠光伏网    + 关注  
责任编辑:apple
  “体面地活着”。这对于遭受两头挤压的光伏制造产业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头是银行在信贷上对光伏装备制造业的挤压,另一头是开发商在招投标过程中拼命压低光伏装备的价格。”提及此话题,一业内人士颇为忿恨:开发商的很多利润不是靠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获得,而是来自于电站造价的降低,“这很普遍,几乎所有的开发商都这么做。”

  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光伏制造业必须有一个好的回报率。惟如此,才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去搞研发,做创新。不能想像让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企业去搞创新。

  那么,怎么才算是健康发展?如何才能比较体面地活着呢?

  就此问题,在日前召开的2013光伏领袖峰会上,国内光伏业界大佬对话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论道行业发展。本文特刊出部分观点,以飨读者。

  天合光能集团董事长高纪凡:核心在于供需适度平衡

  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供需的适度平衡。光伏产业发展十几年,虽然时间很短,但每家企业都想做全球第一名,这种动力必然造就了扩张欲望。要达到产能的适度平衡,需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产业要相对集聚。如果一个产业有几百家企业,而每个企业都要发展,必然产能过剩。因此一定要尽快集聚到3~5家企业,其他的单位构成一个配套的系统,那么这个产业自然而然就会健康起来。

  第二,行业环境要更好一些。历来中国企业都只想做大,其他的都可以放在第二、第三位,这和中国的投资环境有关系。因此,除了改善投资环境,政府也不要过度支持,让企业真正地市场化发展,那么它自然就会控制自己的赢利支收。

  第三,都说光伏产业技术含量不高,我认为核心问题在于中国的大环境、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一定要尽快构建资产保护环境,让真正创新的企业能够从中得到好处,进而慢慢形成一个让创新品牌、管理领先企业做得更好的大环境。

  什么叫行业健康?我认为三分之二以上企业赢利,三分之一企业不赢利,不赢利的企业被淘汰,被兼并,而赢利的企业逐渐壮大,这才叫行业健康。

  晶龙集团副董事长任丙彦:治病还需中西医结合

  作为一个前景光明的行业,光伏产业不仅是高科技,而且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这不是我们这一代人要完成的事业,而是我们祖祖辈辈都要完成的。

  中国光伏产业出现产能过剩是必然的,我几年前就预料到了,果不其然。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有两个病,过剩是主病,还伴有市场问题。要治病,第一要西医,第二要中医,必须中西结合。所谓西医就是首先制定产业进入门槛,其次采用环保的一票否决;中医就是用市场漫长竞争的规律来洗牌,企业赔得过不去了就肯定要垮。往往牌还没有洗下去,又来了点补药,也就是国家采取一些措施,出台一些政策,创造了一点市场,一些即将退出的企业便又得到了机会。

  竞争洗牌的过程是长期的、曲折的,而且是复杂的。这是不可避免的规律,对行业洗牌、调整我们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

  除了给予上网电价及其他的一些补贴外,国家也应该把一部分补贴资金用于结构调整。不管是垂直整合还是兼并重组,总要有一部分企业退出来,结构调整才能治本。而要促进结构调整就要有办法,靠市场是应该的,但国家政策在出手时就应考虑到,第一对终端市场进行补贴,创造市场;第二要有一部分资金用于主导性的结构调整。


  另外,光伏产业的出路在于科技创新和引领潮流。中国所有的老板都想做世界老大,这导致大型企业都在往垂直一体化发展,这样影响行业的长远发展。实际上每一个企业都有独到之处,应鼓励所有的企业在擅长的领域里做到极致,引领潮流。如果众多企业在各个工艺环节都引领潮流的话,中国在世界上是无敌的。

  英利绿色能源控股副总经理王中河:打铁还需自身硬

  英利当前在大力推进草根创新活动,我们的定位是全员性质、全员参与,这不同于常说的技术创新,更多的还是让所有的基层员工发挥他们的智慧和积极性。同时,我们还开展了质量“3·15”活动,每月逢15号都要组织质量活动,让大家意识到在行业低迷期绝对不能放弃质量,而且一定要越做越好。


  另外,我们从德国聘请了高级技师,开展了蓝领技工培训,培训基层的普通员工。德国在制造方面一直领先,要学习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培训下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今天的外部环境,不管是政府部门也好,还是行业协会也好,都在积极想办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事实上,我们在基础工作方面还有好多需要做的地方,把基础打实了,我相信日子就会好过一些。

  江苏中能硅业公司副总经理吕锦标:走专业化之路抵御风险

  保利协鑫进入光伏产业,就强调一个词“专注”,这么多年了,我们一直都专注在原料上。

  2006年我们进入光伏产业时,应该是光伏产业最缺原料的时候,挑战很大。这么多年了,我们现在可以很自豪地向大家汇报,今年我们的多晶硅产量能突破5万吨,在产量去年居全球第二的基础上,会有35%的增长。在硅片方面,我们也将有很大的扩展。

  在全世界尤其是在光伏产业原料这一环节,做大做强的氛围特别明显。目前,全球光伏产业在原料方面的竞争,基本上还是延续了半导体时代寡头垄断的局面。半导体时代在多晶硅领域是七巨头,目前不管是五巨头,还是七巨头,都得看四大企业。这四大企业,基本上占了整个市场提供量的80%以上。

  保利协鑫的战略理念还是坚持,一开始我们在光伏产业是两大战略,最近做了一些微调,还关注了电站。毕竟建造电站跟制造业还是有不同的特点,我们构建了另外一个平台专门来做电站业务。说到底,我们还是注重专业化的分工,通过这样来抵御市场的波动。

  北京恒基伟业电子董事长张征宇:合理的利润空间必不可少

  光伏产业要健康发展,就必须要有一定合理的、适当的利润空间。下游的开发商在挤压我们的利润,而上游的多晶硅、硅片、硅料制造商,也在短暂的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马上抬价。那么如何获得合理的利润空间,我想不应该抱怨上游,也不应该抱怨下游,惟一要做的就是自己通过采用新材料、投入资金进行技术研发,进而实现产业目标。而这个投入是相当大的,回收期也是比较漫长的。

  我们可以反思一下,为什么光伏产业会出现问题,现在市场的回暖是不是假象?希望同行们认真考虑一下,如果到2020年需求达到100GW,那么产能会不会到200GW,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现在工信部制定了一个门槛,这个门槛定得非常好。但是,在以后的核准备案时能不能控制好呢?这个问题对产业发展是否健康影响巨大。

  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处长孙健:政府企业各司其职

  这十年来,我国光伏产业一是快速发展;二是严重过剩;三是同质化竞争严重;四是迅速疲软,从2011年开始一下子进入寒冬。整个十年可谓大起大落。

  我认为有这么几个问题。第一,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第二,国内应用不足,近两年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内出台大量政策,市场才开始启动;第三,创新能力不足,原材料、关键设备,还有一些关键技术,都被国外掌握;第四,一些地方政府推波助澜,某种程度上扭曲了市场的资源调配作用;第五,缺乏标准制定,这与我们在世界上的产能、贡献是不匹配的。

  对于未来,我觉得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必须要各司其职,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

  企业的第一要务是盈利,只要不搞不正当竞争、垄断,不触犯这两条红线,企业就应该拼命逐利,这是企业的本份。

  第二,企业要想生存好,创新必不可少。光伏产业高潮时进入了那么多企业,真正从源头开始研发的有几家?对于那些当年投产的企业遭淘汰,我认为不需要同情,因为他不是把产业往上推,而是为了赚一票就跑了。这样的企业该淘汰就淘汰。

  最后,我觉得企业特别需要一种行业发展意识,特别是要创品牌、创标准。光伏产业有非常好的基础,与世界同行的差距没有那么大,身在某些领域还处于领先地位,这种情况下必须维持甚至发展这种优势,把积累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

  政府也应定好位,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使大家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在一些关键点,在市场机制失灵的时候,政府该帮扶要帮扶,该出手也得出手。

  我希望企业相信政府,但别太依赖政府,不要指望政府明天给你一笔钱,后天给你一个政策,这不是政府要做的。政府要做的是让整个行业有一个合理提升,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处长金磊:市场不是惟一出路

  《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包括四个要点:第一,规划产业发展秩序;第二,扩大市场应用;第三,促进行业技术创新;第四,加强配套体系的建设。

  光伏产业的发展,不可能一直依靠政府的补贴。补贴也不会持久,最终还是要靠光伏产业技术进步等。单纯靠市场机制来解决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问题不是惟一出路,还得有一部分被淘汰,一部分被整合,最后有一部分企业杀出血路。

  24号文有一个配套的文件表,里面有九个文件,工信部牵头了其中两个,一是《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二是《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其中,规范条件更多是一种引导信号,没有达到规范条件,在门槛以外、规则以外的企业,也可以继续生存。如果技术指标没达到,鼓励技术改造,规模指标没达到,也鼓励合作、互相参股、收购等,目前相关政策正在制定,会尽快发布。

  光伏产业本质上是半导体的技术原理、设备向新能源行业的延伸和应用,兼具两个行业的特点。半导体电子工业更新换代很快,对技术进步的要求就比较高。这两种行业的特点,对光伏产业未来发展有很大影响。

来源:工业电器网